11月15日-19日,第二十四屆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(簡稱高交會)在深圳舉辦。作為高交會重要組成部分的“中國高新技術論壇”,今年設立了“新時代、新技術、新經濟”“你好,元宇宙”“改變世界的新興科技”“創新引領未來”“生命科學與醫療生態”“‘碳’尋發展之路”等六大主題,邀請了國內外院士、經濟學家、科學家、科技領軍企業高層,圍繞 “數字經濟”“元宇宙”“量子計算”“人工智能”“新基建”“燈塔工廠”“未來出行”“生命科學”“智慧醫療”“雙碳目標”等宏觀政策、戰略性新興產業及未來技術領域展開討論,點燃思想火花,共探未來科技創新路徑。
2022中國高新技術論壇-“改變世界的新興科技” 主題論壇11月16日上午在高交會福田展區深圳會展中心五樓梅花廳舉行。分享圍繞“AI for Science:未來基石”“未來不可限“量”: 量子優勢與跨界布局”“云網端融合,邁向云上新世界”“芯制造,芯未來”等議題展開。該場論壇匯聚了兩院院士,行業頂尖專家、知名學者、優秀企業高層等眾多領域嘉賓,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模式,圍繞算力、芯片、人工智能、云網端等新興科技話題,進行了深度的交流與探討。
來自中國工程院院士、清華大學計算機系教授鄭緯民,清華大學講席教授、清華大學智能產業研究院(AIR)院長、中國工程院院士、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張亞勤,亞馬遜云科技解決方案架構師團隊總監李藝明,薩摩耶云科技集團創始人、董事長林建明,戴爾科技集團中國研發集團上海研發中心總經理陳春曦,IBM大中華區客戶成功事業部總經理朱輝,深圳市思泉軟件有限公司創始人、總經理雷文成,深流微智能科技(深圳)有限公司CTO江靖華圍繞話題分別作了相關主題演講。
“算力”時代,用“芯”耕耘
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重塑全球經濟結構,算力作為數字經濟時代新的生產力,算力水平已經成為衡量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標。得算力者得未來,數字經濟發展水平與算力規模密切相關。
中國工程院院士,清華大學計算機系教授鄭緯民在《我國算力的現狀和趨勢》演講中介紹了HPC算力、AI算力和數據中心算力這三種模式。目前,我國算力規模排名全球第二,研制和部署都居世界領先水準,現有20多個城市陸續啟動人工智能計算中心建設。一是基于政策扶持,2020年4月國家發改委明確將人工智能納入新基建范圍;二是我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比較快,2021年市場規模為 113億元,預計到2025年產業規模將超過4500億元。
鄭教授指出:中國雖然在大數據領域的算力處于領先,但是在另兩種算力領域和世界頂尖存在不小的差距,特別是“智能算力嚴重制約我國人工智能領域的創新能力”。同時,我國算力發展面臨:國產超算平臺架構多樣,應用移植和調優工作難度大;國產算力平臺支持復雜應用全流程計算的能力亟待改善;人工智能企業面臨風險這三大難題。未來, HPC(傳統數值超算系統)+AI(人工智能算力系統)+Big Data(大數據處理系統)的融合乃是提升算力的大勢所趨。
人工智能作為數字經濟發展的關鍵技術,將是打造數字經濟的重要引擎。清華大學講席教授、清華大學智能產業研究院院長、中國工程院院士、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張亞勤在《人工智能引領數字經濟》主題演講中從本次會議的背景入手,闡述了“雙碳”是國家的重要戰略目標,人工智能也成為降碳減排的核心技術和重要工具。張院長表示,人工智能和物聯網技術(AI+IOT)對于碳中和會扮演重要的角色,通過智能的感知可以融合多元多維的異構數據,利用人工智能可以打造AI優先的引擎,對數據進行深度分析,實現數據驅動的智能決策。然后全面優化產業鏈的資源配置,同時基于AI+IOT的感知、決策、優化可以循環迭代,賦能產業綠色化,助力碳中和。比如,預測電網負載、進行智能調峰和調度均衡;還有新興的綠色產業,包括綠色城市、綠色園區/樓宇和綠色交通。目前,全球樓宇和交通的GHT排放量分別是17%和16%左右,所以在這些領域,AI+IOT也是大有可為。
隨著人工智能、云計算、大數據處理等技術的爆發式發展,芯片迎來技術快速迭代與產業鏈高速發展,“摩爾定律”極限已逐步突破。未來芯片發展的方向與瓶頸在哪里?我國芯片制造企業的困境與機遇又在何方?
深流微智能科技(深圳)有限公司CTO江靖華以《國產GPU的發展與挑戰》為主題,圍繞“中國集成電路發展情況、高端芯片GPU功能介紹、國產GPU發展現狀及企業自主研發GPU之路”四個展開論述。他表示:芯片技術是國家經濟的引擎之柱,芯片行業既決定全球經濟結構也決定著地緣政治力量的平衡!隨著人工智能、大數據技術的發展,GPU芯片已經成為和CPU芯片同等重要的基礎性芯片,可廣泛應用于元宇宙、虛擬現實、AI計算等領域。未來GPU將向大規模發展,如超算及數據中心所需要的雙精度的高端GPGPU和未來在圖形工作站服務器所需的高性能的AIGPU等,高端芯片缺口大;同時,國家政策大力扶持。因此在市場、政策的推動下,相信未來國產GPU必將迎來難得的發展機遇。不過,GPU是一個高技術含量的賽道,企業必須耐得住寂寞,用心耕耘,突破核心技術,構建真正的產品競爭力,才能在行業搶占先機,在更細分領域里博得未來。
科技賦能,聚力共生
Copyright ?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:中傳世紀控股(北京)有限公司 備案號:京ICP備2022032027號-1
技術支持:審視設計
管理員
該內容暫無評論